缙云丨兰荣辉:“朽木烂柴”亦可“生花”

来源:a8体育在线直播网页    发布时间:2024-02-21 08:32:12

  生活中,老树疙瘩、老树根根,常常被当成“朽木烂柴”,化为灶堂灰烬。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朽木烂柴”,却能够在巧工手中“妙手生花”,赋予新的生命和价值,成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走进胡兵万的艺术工作室,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雕刻作品吸引了我,“斧斤去朽边,单眼定斜偏,妙手随心动,神工在刀尖”。

  工作室内的木雕工艺品琳琅满目。黄杨木九龙戏珠如意、阴沉金丝楠麻姑献寿、黑阴沉木镶嵌黄杨木富贵吉祥挂屏等雕刻精品,错落有致地摆满展架,散发出木头特有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工作室最醒目位置摆放着第二届“工匠杯”工艺美术精品奖的铜奖奖牌,是胡兵万2017年参加第六届中国(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荣获的奖牌。

  在他的工作台周围,放着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传统木工锯子、刨子、凿子、刻刀以及现代木工角磨机、直磨机、电锯、手提电钻等一应俱全。

  胡兵万从事木雕、石雕已有25个年头,尤其擅长阴沉木、金丝楠木雕刻。其实,他最初并不是从事木雕行业。1992年,胡兵万高中毕业去石家庄学习书法绘画专业,希望能在艺术上有所发展。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追求艺术和理想的前提是先得养活自己。为了生计,他只好暂时搁置对艺术梦想的追求。1994年,胡兵万南下深圳,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打工。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让他庆幸的是自己的书法梦想能够得以延续。由于受到公司业务上字艺设计的氛围熏陶,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华文字的艺术之美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相辅相成,精美的国画也少不了用书法题字来锦上添花。可谓是书画同宗,书画同源。青年时期的胡兵万学习了书法绘画,具备一定美术素养,为后来学习古典工艺品雕刻技艺奠定了基础。

  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根雕大师马驷骥的作品介绍,那些精美的根雕照片令他十分震惊。农村普普通通的老树根、柴疙瘩,甚至能够说是“朽木烂柴”,在马驷骥大师手里“变”成一个个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仿佛是一把火,重新点燃了胡兵万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梦想,他隐约感觉到一线曙光照亮了他前方的道路。

  这样的树根老家随处可见,奉节长江边上多的是。胡兵万心中常常涌起一股感慨,如果这些看似普通的树根都能变成艺术品,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这种感慨不止一次在他心中涌现,逐渐勾勒出一条新的追梦航线年,终于等到了一个契机。他毅然辞掉广告公司的工作,应聘到深圳一家红木家具厂从事木雕制作,开始了他的寻梦之旅。他不知道前方道路的曲折与艰险,但是为了梦想,他算是豁出去了。然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旧观念早在传统匠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起初师傅只让他做些与雕刻不沾边的杂事,甚至连开初坯这样的简单活儿都不让他沾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等待是无济于事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师傅不让自己做,自己就找来纸笔想办法偷偷地画,细细地描。一发现喜欢的图案,就寻找机会自己试着做,刚开始总是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做一些小件。有时师傅忙不过来,他总是主动过去帮忙,一边给师傅打下手,一边仔仔细细地观察师傅的雕刻技法。胡兵万的执着和勤奋渐渐打动了师傅,师傅看他聪明有灵性又勤奋爱学习,是块可“雕琢”的料,便接纳了他,把他真正当成了徒弟。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逐渐熟悉了各种雕刻技法,师傅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做一些高端作品。此后,他更加废寝忘食,白天向师傅学习,晚上钻研书本。附近的图书馆也成为他的“根据地”,借来雕刻的书籍慢慢地“啃”,细细地“嚼”,慢慢地“悟”。一年后,胡兵万技术终于有了较大进步。

  胡兵万学习木雕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有过不少失败的经历。起初,他认为自身有些艺术细胞,认为从事雕刻应该并不难。然而,当他真正开始雕刻时,才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看别人做觉得并不难,而自己动手做才觉得是“难于上青天”。一次,他正在为一件艺术作品雕刻一只蟾蜍,由于对蟾蜍的了解不够,结果他竟然雕出了一只有五根脚趾头的蟾蜍。老板发现后,要他全额赔偿,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雕坏作品当“赔匠”的事情,让他刻骨铭心,深刻认识到雕刻并非易事,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师傅常对他说:“雕刻这门手艺,饭不好吃,光是会雕刻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颖悟力,要有艺术细胞,说白了,就是要有天赋,没有天赋,充其量也只是个依葫芦画瓢的雕刻匠,难成气候。”

  然而,学艺也得考虑到生计。在工厂里,他只是做着分工合作的流水工,一个人负责一部分,只需按照别人设计好的图纸做雕刻,甚至连样式都是由大师傅做出来,其他人只是机械地按“样”生产。在这样的家具厂工作,薪水低微,学到的东西也有限。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现实的无奈再次迫使他做出改变。

  于是,在1997年他转行学习石艺雕刻,乡村修坟刻碑来钱快,需求量大。石雕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石雕与木雕本质上并无区别,仅在雕刻的材质上有所不同。

  几经周折,2003年学有所成的胡兵万回到奉节,在一家阴沉木家具厂当雕刻师傅带徒弟。他为工厂培训了30多名雕刻技术人才,带动了一批人在这行业就业,也为工厂培养了后备力量,增加了企业效益,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这期间,不仅是在雕刻方面,在传统木工榫卯结构方面,他也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

  学习雕刻技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对自然有深刻的认知,大到形态轮廓,小到细微毛发。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动物和植物,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生命规律,对它们的动静姿态、情感变化都要了如指掌,这是一个雕刻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如果不仔细观察研究,就很难雕出好的作品来。你看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那是大师们观察生活深刻感悟后,才能挥洒自如地创作出“落笔惊风雨”的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杰作。他深信,只有通过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感悟,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胡兵万作为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木雕艺人,多年来养成了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一次他带着儿子去溪边玩耍,突然儿子在一块青石头下面发现了一只大螃蟹,当时螃蟹似乎受到了惊吓,一下子举起了两只大“钳子”,儿子用一根树枝去掏它,螃蟹瞬间死死地夹住树枝前端。就在螃蟹举起“钳子”夹住树枝的那一刹那,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螃蟹大“钳子”的前端的“钳”刀使用的是单刀活动,而且始终是立着朝上的那只单刀。回家后他去查看了别人所雕刻的螃蟹,发现同行也没有搞清楚这个细节。后来他着重注意了在雕刻螃蟹的时候,用刻刀刻出了立着上边单“钳”刀活动的刀痕,果然看上去真实生动了许多。从那以后,他更看重每一个细节,“细微之处见精工”成为他的创作理念。

  雕刻一件艺术品,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经验比较丰富的雕刻大师拿到好材料后,有必要进行全方位地仔仔细细地观察,甚至长时间的研究。他们细致地观察思考,寻找创意的灵感。根据其自然形态,因势就形,才能雕刻出“灵动活现”的艺术品,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一块材料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仔细细地观察研究。哪里有腐层,哪里有裂口,哪里厚,哪里薄,哪里的木纹错乱,都是需要仔仔细细地观察研究的。哪里该刨,哪里该凿,哪里该深,哪里该浅,哪里需要添加,哪里需要去除。大师心中早已“胸有成竹”,要做到“取”得巧妙,“舍”得利落,手有所依,心无旁骛。

  雕刻人物尤其难,要雕刻出人物的神韵风采更难,不仅要有人体生理解剖知识储备,更要了解人物喜怒哀乐时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如果是历史、神话人物,就要去学习历史、神话知识,明白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性格习惯及人生经历等,了解越细、体会越深,雕刻出来的作品就能更生动传神地再现历史、神话人物的风采。

  一件艺术作品制作完成,要经过构思打腹稿、出设计图稿、打粗坯、敲细坯、戳草褶、修光、打磨、上漆、上蜡等诸多环节。有的高档艺术品设计图稿完成后,大师傅还要用石膏“打样”。而每一个环节都是技术活,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正所谓“精雕细刻”,就是这一个道理。在这些过程中,施刀技法尤其重要。俗话说: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对一件作品来说,雕刻师运刀的力度,下刀的位置都有十分的讲究,稍有偏差,就会影响作品的灵动性。尤其是在雕刻人物的面部时,需要雕刻师熟练的技法,刚开始力度少许,多留一份坯底,待到定型后再一刀到位。有时某个部位就需要一刀下去且恰到好处,如在雕刻人物眼睛上下眼皮的时候,看准位置一刀就是一刀,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重复第二刀。这样雕出来的作品,看上去干净利落,清爽自然。一件好的雕刻作品,需要雕刻师先前无数次的失败来磨练,他也曾经因为施刀技法控制不到位而多次前功尽弃。大师都是纵有千次失败,仍然屹立不倒的“巨人”。

  2008年,胡兵万独立门户开了自己的加工厂,有了自己的木艺工作室,他专注于制作中高档的金丝楠木工艺品,并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作品。他搜罗长江边上洪水冲下来的老树疙瘩、老树根根,依据材料的自然形态,取法自然,别具一格,化“腐朽”为神奇,创作出令人惊叹的雕刻艺术品。他雕刻的作品畅销市内外,供不应求。

  人们常说,看一个木工雕刻师是不是真正的“行家”,只需看他的双手便可透知“底细”。而胡兵万残缺的三根右手手指,足以证明木艺雕刻的艰辛非同一般。2012年,他为了赶工完成一块阴沉金丝楠木茶盘,手上的角磨机由于进料反弹,不慎滑落在右小腿上,只听“噗”的一声,快速转动的刀片划破了他的裤子,鲜血瞬间涌出。急忙拔掉电源插头,脱掉裤子,再定睛一看,他的膝盖下横着一条足足有十来公分的血口,深到直见骨头,下边还有长短不一的几条小口子。当旁边的木工师傅扶起他时,他顿时感到一阵麻木,便失去了知觉。在医院醒来,医生告诉他,虽然没有伤到骨头,但是脚的神经被割断了,有必要进行大手术缝合。此时,他看着满是血迹的右脚,再看看残缺的手指,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泪水侵湿了眼眶。他强忍着泪水,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半年后,不幸再一次无情地降临。胡兵万在刨床上清刨时,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他的左手食指前端被刨床刨掉了。顿时,他瘫坐在刨床边,积压已久的情绪再也抑制不住了,他愤怒地咆哮着:“老天啊!我是靠手吃饭的啊,可你怎么偏偏要伤害我的手呢?”他用伤残的双手捂住脸,鲜血夹着眼泪顺着脸颊滴落在地上,也顺着嘴唇流进了心里。他猛然站起身来,关掉了刨床,推翻了工作台,将一把椅子狠狠地摔在地上。妻子再也不忍心看到他为了这个工作,一而再,再而三地受伤,于是决定将加工厂停工。然而,当他回到家中养伤时,他眼前却浮现出自己的雕刻作品,那份莫大的成就感渐渐充盈着他的内心。他不断问自己:当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雕刻,如果现在放弃,那么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白地付之东流了?难道几次挫折就要击垮我吗?即便伤势还未完全痊愈,他仍然坚定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拿起工具,开始做制图设计。

  他的内心依旧充满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才能取得成功。胡兵万知道,妻子的担心和停工的决定都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然而,挫折无法浇灭他对雕刻艺术的执着追求,为自己心中的艺术梦想,他只能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

  在他的工作间里,木材和雕刻工具整齐地摆放着。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木板,仿佛可以感觉到木纹的流动。他的眼睛注视着设计图纸上的线条,脑海中不断涌现出雕刻的欲望。他的心灵与艺术紧密相连,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赋予木头新的生命,用艺术为木头注入新的灵魂。

  奉节县,坐落在长江边上,是全国著名的“诗城”,有“中华诗城”之美誉,李白、杜甫等历代名人骚客在奉节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而胡兵万,作为一个奉节的木雕艺人,也深受这座城市的文化熏陶。在工作之余,他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将书法艺术与木雕技艺相结合,以艺术形式高水平表达出来。经过数年潜心钻研,他终于掌握了这门艺术的精髓,可以用刻刀任意发挥,刀走龙蛇,在木板上雕刻出龙飞凤舞的书法艺术效果。

  木雕,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唐宋时期,木雕已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即雕版印刷术。木雕技艺曾让唐诗宋词绽放过划时代的光芒。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内涵的技艺,可以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他深知没有精湛的手艺,就无法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就很难在行业立足。他常说:“强中更有强中手,不要随便夸海口。”低调谦逊、乐于学习、善于观察是他成功的秘诀。市住房城乡建委在奉节开展传统建筑工匠培训,他积极参加并协助指导其他学员实操培训。最终被确定为巴渝传统建筑工匠木工传承人。

  苍天不负苦心人,十年磨一剑,今朝即可成。经历几十年的不懈奋斗,胡兵万的木雕技艺已炉火纯青,成为了民间工艺大师。最近,胡兵万的木雕书法“绝活”被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荐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最受喜爱的十大绝技”展演活动。他已全身心投入到准备之中。今年九月,他将同全国范围内推选的其他选手一起在天津同台竞技,一展身手,向参展来宾亮出“绝活”,汇报来自三峡库区——重庆奉节人民的“诗意”人生,艺术追求。

  胡兵万和当代中国千千万万的创业者一样,经历过挫折磨难,最终战胜困难,成为创造当代中国经济奇迹的活跃力量,正是他们“撸起袖子”,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和创造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摆在胡兵万面前的树疙瘩、老树根根已然成了艺术品。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将“朽木烂柴”雕出美丽的“花”来,也让自己的人生之路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a8体育在线直播网页:嘉禾:“专精特新”向未来